彩绘制面村,工业旅游引客流
关庙,是台湾有名的一村一品工匠之乡。
关庙有三宝,关庙面、竹笋和菠萝。
不过让这个小村子打响名气的是另外一个特色,彩绘。
每个角落、每幅图画,似乎都在诉说不同的故事,温暖又自在……
关注隐盏微信公众号工业旅游策划,那就更好啦

日光手作•合进制面厂
关庙面,经太阳光曝晒制成,久煮不烂、香滑爽口,己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关庙区数十家面厂在坚持不添加化学防腐剂、利用太阳将面条晒乾的传统制法基础上,开发创新面条种类与口味,陆续推出黑木耳面、山药面、凤梨面、健康低盐面等品种。
合进制面厂位于一片树林之间,一来晒面不容易受到马路灰尘的影响,二来也能取得干净的水源,只是鸟类麻雀较多,时不时会飞来偷吃,因此工厂晒面区会架起一层网纱。目前经营的是家族第三代传承人,游客们能在这里见识到闻名全台的关庙面制作过程。
制面
第一步是和面,将面粉加水及盐搅拌,再来是压延、重复的压合后,面胚才能有Q度~由于现在的需求量很大,这一步已由机器处理,卷成一卷的面胚,重量还真的不容小觑,相当重呢!
第二步,阿姨们会用天车将面卷吊起,放在将面胚切成条状的机器上。看着面条就这样一条一条整齐划一的落下,关庙面已经有一点点成型了。长长的输送带左右两边,坐着好几位阿姨,只见她们迅速熟练的一人一把不断抓起、折好、放下,整齐的排在圆圆的竹筛里,行云流水的手势看起來很迷人。
下一步就是晒面,这是最辛苦的过程了,根据气候的温湿度,师傅会调整晒面的时间等,这些都是要靠经验累积的。师傅每天要将一篮篮的面拿出来摆放整齐,隔一段时间还要将面翻面,一天要翻个好几次,到太阳下山再回收到厂里,日复一日直到面条受到日光均匀的暴晒。
晒好的面,最后收进工厂,由阿姨们仔细的检查秤重包装,一团面看来平淡无奇,但里面的心血只有到村里亲身参观才能感悟到啊~
DIY
当然,来此一定也要体验个DIY。面袋彩绘,简单的透明袋子上画上喜欢的图案,这比较适合低龄的小朋友们。DIY拌面,工厂准备了蒜汁、酱油、食醋等调味料,让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拌出美味的面条孝敬爸爸妈妈。除了简单的DIY,更吸引小朋友的是制面大师的职业体验活动。
飘香四溢•竹筒饭菜
这间可爱的小屋,就是吃午餐的地方了,特色是竹筒饭,也有很多饮品,环境更是绿意盎然、秀色可餐呢!见到竹筒饭的那一刻,还是挺惊艳的,原来不是短短的一节,而是一大根的竹筒,每一节都放着不同的菜色,有菜有汤有鱼有肉,还有凤梨!饭店里的餐具大多都是竹制品,关庙三宝之一,果不其然啊!
手工编织•节节高升
在活动中心门口有一台竹制战车,底部装有轮子,是真的可以动的,不过要靠人力来行驶。进入活动中心,由当地的阿嬤們教授各式竹制品的编织小技巧,不妨来一场竹编体验吧。
村里有一大片竹林,以前兴盛的竹编产业到现在的竹笋都是来自这片竹林的恩赐,对于新光村民来说,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因为竹子是这里的特产,所以编织竹制品也是这里农忙之余的业外收入。
做完DIY,开始户外活动啦!
五颜六色•彩绘村落
新光里的彩绘规模已经扩大到整个村庄,有着超300幅的彩绘。在一片红砖、土角古屋群中,绘着一幅幅农村风光的彩绘图,整座村庄色彩缤纷,使得原本偏僻没落的农村,注入了新活力,但这里不只是彩绘村,更有故事性。而且彩绘还有另一个很神奇的功能,以防止恼人的小黑蚊入侵。
整个村庄里,有相当多超过百年历史的老屋,讲解员大叔声情并茂地讲着故事,让游客们看的更有味道。
而小朋友们就开心地追着村庄的狗子到处跑,这样恬静轻松的画面,是在城市里不容易看到的呀!
清凉解暑•小溪娟娟
来到了小溪旁,溪水真的很干净,水深大约到腳踝高度。涼涼的溪水,脚底踩着软软的溪沙很舒服呢~与社区协会预约后,就可以到小溪里抓鱼虾。话说抓小鱼小虾很需要功力,是个不错的饭后消食运动。
酸酸甜甜•凤梨当季
凤梨是关庙三宝之一,村庄周围山上有着大片的凤梨园,走在乡间的大路上,看见路边可爱的货柜组合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住人。来到山顶处,视野开阔了起来,两侧种满了凤梨,因为凤梨需要阳光,所以山顶没有遮蔽物,大热天去参观可要做好防暑工作哦。
彩绘吸引了人潮,带来了游客,让这个传统的村庄更有生命力。关庙面村通过工业旅游,既保存了史迹、继承了手工艺、发扬了传统饮食文化,更依托自身特色逐步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