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印刷厂,竟然能华丽转身成又怀旧又新潮的工业旅游大商场!
贵州贵阳又有新网红工业旅游打卡地
明天正式开园迎客
隐盏先行一步
为盆友们总结一份探厂攻略
关注隐盏微信公众号工业旅游策划,那就更好啦
新印1950,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工业遗迹改造的工业旅游项目,这片园区前身是贵州新华印刷厂,始建于1950年。在那时,贵州新华印刷厂的名号可是响当当的,是贵州省以书刊印刷为主的国有大型印刷企业及书刊印刷的主要基地。因此改造翻新后的新印1950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既是贵州宣传文化阵地的重要见证,又承载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贵阳人重要的集体记忆,开园后也将成为贵阳城市文化产业的新亮点、工业旅游景点的新高地。
说回园区本身,新印1950占地31亩,其中改造用地面积达24.5亩,总投资约1.8亿元,以“工业记忆保留”“新旧功能协调”为改造主旨,将历史印记与工业遗存巧妙融合,打造出了城市展厅、1950广场、城市会客厅、共享自习室、梧桐大道、榫卯天台、东西集里、香樟悠境等集吃、喝、玩、娱、购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新场景。
老厂记忆
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政治部“连队生活报”印刷厂的基础上,通过收购、赎买文通书局等多家私营企业,新印厂前身——贵州人民印刷公司正式成立,并从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传承之路。解放初期,贵州人民印刷公司的工人们,用仅有的一台四开石印机印制出彩色画像。同时为了配合土地改革,他们夜以继日地印制《土地所有证》,确保及时发放到全省农民手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印刷厂也在不断变化:从1959年的贵州人民印刷厂,到1966年的贵州新华印刷厂,再到2018年改制更名为贵州新华印刷厂有限公司,每一次变革都记录着新印厂在适应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足迹。
多年来,新印厂主要承印省内中小学教材教辅、期刊图书及各类画册、商标包装等业务。另外,新印厂印制的茅台包装产品“神舟酒礼品盒”和“水立方500ml彩盒”,连续两次荣获中华印制大奖的殊荣,充分展示了新印厂在印刷领域的卓越实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曾经辉煌的新印厂厂房逐渐老了,最终变成废弃的工业遗址。
贵阳记忆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工业遗址的特殊记忆?历史如何在新时代得到保护和传承?新印1950的焕新,给出了在工业旅游改造和运营等方面探索的答案。首先,需要一片承载叙说文化的空间。在城市展厅,各种由图书图片拼接而成的地面“导航”,带来满满的印刷感。在这个富有个性的立体空间里穿梭,不仅是探索一场生活之美的旅程,更是穿越时光,对印刷文化和城市记忆的奇妙体验。
众多老照片背后的「贵阳城市记忆展」,更是再现了城市历史。透过那些旧图片,不仅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变化,更能清晰了解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印厂的历史变迁。隐盏发现,在新印1950试运营阶段,进园参观的主要有两大人群,一是喜欢拍照打卡的年轻人,另外则是新印厂从前的职工带着家人们前去纪念。
其次,需要一些老物件让人产生实感。新印1950园区中随处可见老新印厂的痕迹,落到细微处,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印刷机器、精心设计的1950特色印章、独特的印刷文创雪糕、别有情趣的拓印情书……这些印记以各种充满情怀、趣味、情意的方式,持续传播着过去那个印刷厂的辉煌历史。
打卡地标
新印1950园区的这面红色砖墙,总能勾起人们的打卡兴趣。这些历经风雨洗礼的红砖,每一块都承载着过往岁月的痕迹,它们见证了工厂的兴衰,见证了工业时代的辉煌与变迁。其实,无论漫步在新印1950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印刷文化、文字魅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印记。
从宝山路与新印厂路交叉口处专心阅读的“一心”小书童开始,印巷里别致的文字设计,广场四周墙上随处可见的文字造型,无不充满印刷的痕迹。无论是城市展厅里光影背后的城市记忆,还是散在各处的印刷机器背后的印刷历史,都是一种工业旅游印记,借由游客们的照片向更远更广处传播。
商业配套
新印1950园区的招商也很用心,成功招引了103个品牌,其中休闲娱乐类占比38%,文化场景类占比33%,日常消费类占比29%。目前,新印1950项目招商完成率100%,共招引品牌103个,其中贵州首店品牌6个、西南首店1个。
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工业建筑,经过工业旅游改造构建了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功能、新空间和新环境,并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变化和新活力,也将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新选择,期待蝶变重生的新印1950越来越好!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友谊路230号
工业旅游看隐盏
隐盏文化的目标就是
让工业旅游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