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工业旅游,看谷仓变景区、看百年酒厂变科普基地
“书里文城,醉美沈荡”
沈荡古镇,一个与嘉兴市近在咫尺的水乡古镇
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学的沃土
余华老师在其多部作品中提及或描写了沈荡镇的风土人情
这里,是文学与古镇的邂逅,也是一条老街的重生
关注隐盏微信公众号工业旅游策划,那就更好啦
古镇不只是沈荡的全部,工业旅游后来者居上,逐渐成了沈荡文旅板块的强劲吸金石~
01 沈荡谷仓
1955年,沈荡谷仓第一幢青砖仓库诞生,开启了65年的粮食储备地的历史序章。1975年,沈荡谷仓标志性建筑立筒库建成,极大提升了粮食储备力量。如今,沈荡谷仓从破工厂变身余华老师力荐的网红景区,这座标志性的「谷仓」则从物质粮仓转变成了精神粮仓——构想几何BOOKS·谷仓書店。沈荡老镇一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著名作家余华的文学世界里,海盐县沈荡镇就占有极大的分量。正如余华老师在《最初的岁月》中所写的那样,“虽然我人离开了海盐,但我的写作不会离开那里。”
02 沈荡官酱园
浙江老字号——沈荡酿造公司的前身,是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泰兴酱园,至今一直运用古法酿造黄酒和酱油,这样的坚持已经保留了一百多年。“沈荡黄酒酿制技艺”、“沈荡酱油酿造技艺”已被录入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缸补甏技艺”则进入了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隐盏逛下来发现,这座百年老厂其实规模并不大,全厂大约只有60来人,主要生产黄酒和酱油,坚持用传统的酿造方式让古法酱油和黄酒的味道延续下去。
立冬开酿、筛米浸泡、淋水降温,蒸煮米饭、落缸加药、拌匀搭窝……这就是沈荡酿造所坚持 的古法十八般酿造工艺。随后要经历低温慢酵100多天,后期经地下酒窖长达8年的贮存,方才保留住黄酒的真正本色。产品采用优质东北大米和本地精选小麦,传统手工工艺酿制而成。包装采用,大胆采用红釉,增添喜庆吉祥气氛,坛口用黄布覆盖,增加神秘色彩,坛口周围俯视为传统黄酒发酵和封口必须用到的荷叶形状。包装采用数千年来认可的陶坛包装,外观红色又凭添现代与喜庆,体现新古典主义。生产工艺:选用优质原料,运用陶缸前酵、陶坛后酵等十八般酒艺,历经100多天古法自然发酵,再经地下酒窖8年陶坛贮存,最后杀菌分装。
03 胜利饭店
余华老师笔下的《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胜利饭店就是以这里为原型,如今也在营业着,而且非常热门呢,饭点时刻门口挤满了前来用餐的人群,时不时里面传来一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
工业旅游看隐盏
隐盏文化的目标就是
让工业旅游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